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张继杨:不念过往,不负当下,不畏未来

张继杨:不念过往,不负当下,不畏未来

2021-07-08浏览量:3382

信息导读:

张继杨:不念过往,不负当下,不畏未来

——访郑州市晶森彩印有限公司张继杨先生

 

今天我们看到的树脂砂轮热压商标无论是设计还是颜色都非常漂亮,牢固度与耐磨度也非常好,但是发展之初,它并不是这样的。

在八十年代之前,砂轮品牌和参数大都是垫模版喷上去的,这道工序非常繁琐,而且生产时气味大,需要穿着防护服,全副武装。工作时一片一片的喷字、摆放、收集包装,劳动强度非常大。

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出现了新的潮流,部分企业的砂轮产品开始走出国门,为了满足国外市场需求,只能贴上不干胶商标或者国外客户提供热压商标。

那个时代的不干胶怕受潮,再加上那时砂轮的脱模剂比较厚,和不干胶不太好粘黏,经过海上上途跋涉,砂轮到国外打开箱后,部分不干胶商标和砂轮都是脱离开的。如果选用进口热压商标,价格太贵,加之那时几乎没有快递,交货期会受到严重影响。一个小小的砂轮商标制约了整个砂轮行业的发展。

有需求就会有创新,需求的变化就是创新的机会。

张继杨与晶森的故事便是从“需求”开始的。

第一张树脂砂轮专用热压商标的诞生

晶森的创始人张继杨在接触砂轮商标前,曾在周口一家印刷厂工作,一次与同乡聊天时,他嗅到了砂轮商标的商机。老乡们知道他是做印刷工作的,而且思想灵活,便请他帮忙想办法,看能否将商标压制到砂轮上,同时推荐给了二砂相关负责人。

很快,二砂那边来电报催张继杨去厂里商讨商标事宜,一番交流后,大家都对他给予了厚望,他也下定决心要把这件事情做好。

首先要先设计好商标样式,张继杨之前学过机械制图,有一定的设计能力。在为二砂印制砂轮商标时,商标上的图案、文字全部是手绘的。其中大家最熟悉的二砂的白鸽,就是张继杨在原本logo的基础上,再次加工描绘的。调整了线条粗细,增加了羽毛纹路,鸽子变得更加立体、灵动。之后,二砂的logo沿用了张继杨的设计,并重新改版、注册。

从设计到做成第一个样品用了2个多月的时间,不过第一次的样品实验结果并不好,高温烧结后,纸和油墨都掉了,张继杨分析,应该是纸张、油墨和结合剂不相容。于是从原料上想办法,把纸张换成木棉纸,油墨也重新调整。第二次的样品效果要好一些,纸张不掉了,但是油墨褪色的厉害。即便如此,这种小小的进步也给了张继杨很大的鼓舞。继续调整。经过无数次试验后,等到第三次送样时,颜色牢固了,二砂的领导们也非常高兴,不过这次的样品仍然有一个小瑕疵——商标压制到砂轮上以后,通过硫化干燥,商标边上会出现微小的裂缝。虽然肉眼不容易察觉,但张继杨希望能将其做到尽善尽美。经过分析后,他发现是结合剂的问题导致收缩幅度不同步,于是他同二砂的技术人员一起对结合剂进行调整,很快问题解决了。

1983 年,与第二砂轮厂技术处技术服务科、五车间等相关领导、专家、工作人员联合研究开发的中国第一张树脂砂轮专用“热压商标”成功诞生了。

相比传统的喷涂商标,热压商标不仅成本低、效率高还很环保。张继杨也因为该项技术获得了机械工业部嘉奖。那本大红的证书以及8000元奖金让他尤为骄傲。要知道,8000元在当时可以盖十间大瓦房了。

同一年,张继杨离开之前的企业,在老家沈丘创办了一家纸品厂 ,专为砂轮厂做磨具产品的配套热压商标印制。

一次次的腾飞

企业成立后,销量不愁,除了二砂的支持,厂里也为一砂、三砂、四砂等国内较大的砂轮厂供货,但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的问题困扰了张继杨很长时间。

“当时的印刷设备效率很低,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产量。另外技术的限制,当时的商标只有黑、银、粉、红几种颜色,制约了一些企业的个性化需求。”

为此,他又专心投入到彩色热压商标研究中。

建厂几年后,企业的业务量越来越大,但沈丘运输上不太便利,于是1992年,张继杨决定将企业从周口沈丘搬迁至郑州市。

原本计划与二砂合作,使用二砂提供的场地,但机缘巧合下与干休所的联营厂合作了。在此期间,企业历经了跨越式发展,产品销往全国各地,并深受市场好评。

随着市场业务的开拓,企业知名度越来越高,而厂房太小让企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,在干休所联营厂里做了5、6年时间后,张继杨在干休所对门同中磨公司老干部属下的华隆公司(中磨公司与干休所联营企业)共同租了15亩地,搬到了新工厂 。结果两年的时间,曾经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幕又出现了——场地太小,不能扩建。

2001年,张继杨决定再一次启程,退出部队企业后,在段庄建立新厂 。这一年也是晶森的重要转折点,设备数量增加了,产量增大了,需求量也日益增长。

2000年以后,市场对于热压商标的要求越来越高,商标的颜色由银黑色,逐渐往彩色商标延伸,印刷工艺开始改变,张继杨又将精力投入到柔印与胶印技术的研发中,因为这两种印刷方式可以多色联动印刷,极大地提高了印刷效率。研发过程是艰辛的,每个颜色都要经过十几次甚至几十次实验,才能符合客户要求,耐温也由之前的160度提高到180度。

在段庄做了大概7年左右,恰逢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建设,于是企业又搬去了离段庄3、4公里的冯湾,因为是租用的厂房,面积不大,生产再次受到限制。

2017年,晶森搬到了郑州市荥阳刘河镇的印刷工业园内。至此,企业再一次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。曾经因为供货不及时而失去的客户都回来了。这让张继杨高兴不已。

从沈丘到郑州,从干休所到段庄,从过渡期的冯湾到如今的荥阳,晶森经历了四个重要的转折点,虽然成长之路多曲折,但在张继杨看来,这一路走下来总体还是比较顺利的,只是中途在企业发展速度上留下了些许遗憾。

心中的遗憾

“如果当初是与二砂合作,直接在二砂丁里建厂 ,也许后续就不会有这些搬迁的烦恼。如果当初与二砂深联达成了合作,也许企业的规模比现在要大得多。”

当时二砂的负责人告诉张继杨厂里要在深圳成立联合公司,也让他做好为二砂深联提供砂轮商标的准备,但是没有提及量的多少。当时已经为对方设计好了商标样式,也得到了对方认可,结果没想到二砂深联的订货量太大,企业如何都满足不了。

“370万张商标,一个月交货期,这相当于我们月产量的10倍,只能用望尘莫及来形容当时的心情。这么大的需求量可能得提前一年准备。失去了这个订单也意味着失去了一大部分市场。”

张继杨曾不止一次想象:如果当初和二砂深联合作成功了,现在企业可能早已成为了行业的绝对龙头,甚至在国际上都会有不错的排名。

但是,凡事没有“如果”。张继杨特别赞同那句谚语:谋事在人,成事在天。

“未来的事,变化莫测,我们无法控制,所以与其刻意迎合它,还不如专心致志做好当下。对于未来,我们可以拥有详细计划并为之奋斗。”

“不念过往,不负当下,不畏未来”是对张继杨性格最好的阐释。

“人总有过不完的明天,眼睛要朝前看。满足于现状就是停止,慢慢的会被社会淘汰,所以人一定要有进取精神。虽然晶森错过了几次发展机会,但如今的晶森已经稳定下来,建立了自己永久的厂区和自己的科研团队,正积聚能量蓄势待发。未来的晶森会走得更稳,发展空间会更大。”

新厂房建成后,张继杨曾定下了年产9亿张的目标,如今企业的产量早已超过这个预期,达到了14亿张。

此外企业又上马了新设备,新型印刷设备可以生产多种工艺,是企业根据自身要求特别定制的。目前该设备已经完成调试工作,正式投产。

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增加设备,扩大产能。下一个短期目标是做到年产能30亿张。”

行业领跑者,从未被超越

要做大市场,竞争是摆在企业面前的第一个阻碍。

其实从1995年开始,国内市场上便陆续出现了一些砂轮热压商标的仿造,那时竞争对手的出现和晶森供不应求有很大关系。他们的经营模式可以称之为“采茶式经营”。

“当时有一些砂轮厂带着做印刷的人来学习我们的技术,随着我们技术的泄露,竞争对手也慢慢多了起来。不过我不怕技术竞争,我愿意研究东西,一次不成功,就换个思路再做实验。新的产品很快就诞生了。这样的过程虽然累人,但是心无压力。最让人头疼的是行业内的恶性竞价。从经营角度来看,这种竞争非常不好,这不是在做事业,争来争去最后倒下的还是自己。现在我采用收割机的方式来经营,跟随者还能得到什么?已经到底线了。”

不参与价格战是晶森的发展定位,企业更重视的是技术竞争与服务竞争。

自从搬到新厂 ,晶森的设备及工艺几乎每年都会更新,目的就是不参与价格竞争,继而做到引领行业发展的目标。

如今,晶森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专利,第五代技术产品已经全面成熟,UV 胶印,UV 柔印等新型紫外线光固油墨技术,在印刷色泽上完胜了传统的水墨和树脂油墨技术,提高商标色泽美观度的同时,新技术在环保性能上也实现了全面的提升,通过紫外线光固瞬间秒干墨层,实现低挥发甚至是零挥发。

“我们的机器都是定做的,国内几乎没有。我们的工艺技术也在不断调整升级,每年都会有一两种新产品推出,即便市场有模仿,也是跟在我们后面。”

5年内做到全球第一大热压商标生产量

从第一代的铅印到胶印、柔印到全部光电控制自动网印再到目前的组合印制,经过38年的发展,晶森无论在产量还是品质方面都做到了国内同行业首位。

即便自信企业目前实力,但张继杨并不自负。

“虽然我们做出了一些成绩,但仍要明白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。从设备上来看,国内的印刷设备不如国外的优良,此外纸张品质以及油墨纯度方面也有待提高。这就更需要我们加倍的努力,尽快赶超。”

如何提升商标的亮度?如何增强商标的耐摩擦力?如何让平整度更好?如何让图案设计更新颖灵动?多年来,这问题一直环绕在张继杨的头脑中。

为企业投入的精力越多,对身体的透支也越严重。一次生病后,张继杨将企业交到了儿子张钰源手中。

听着外界的肯定,他很高兴儿子将企业管理的比他好。

“如今关于技术、创新以及管理的工作都交给儿子去负责,我年龄大了,做些后勤工作为乐趣。”

虽然不再参与企业的管理等工作,但对于晶森的未来,张继杨时常会与儿子讨论。

“未来企业的规模还要不断扩大,选择了这一行,就一定要做好,也算是给自己的一辈子留下点什么。将来我希望晶森做成一个小型的集团公司,继而成为一个老字号的“百年晶森”。晶森的短期目标是5年内做到全球产量第一。从目前的发展来看,这个目标不会太远。


0
留言区

留言板

还没有内容,赶快发言吧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