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新闻中心 > 风浪中的外贸代工厂:口罩业务支撑,凸显中国制造高效

风浪中的外贸代工厂:口罩业务支撑,凸显中国制造高效

2020-05-08浏览量:3037

信息导读:

   危机感由来许久。行业里上市公司净利率在逐年走低,已经有同行把工厂迁移到东南亚,在品牌商面前的议价能力越来越弱……作为珠三角地区一家ODM(委托设计与制造)厂商高管,高先生像所有从业者一样担心未来。

  珠三角有着“世界工厂”之称,在全球化中扮演重要角色。在这里,很多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,而是为来自全球的客户提供ODM与OEM(贴牌生产)服务。

 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,彻底打乱了他们的工作节奏。2020年一季度,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无法复工;到第二季度,疫情在海外发酵,他们的问题是没有了订单。

  “我们海外订单基本上少了50%。有同行主要面向海外的中小企业,订单少了80%,这对外贸工厂来说是一件非常惨烈的事。”高先生称。

  可是,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再一次向全球展示了自己的高效性和灵活性。高先生的公司2月初组建了生产口罩的流水线,现在随着国内疫情稳定,他们正把口罩紧锣密鼓地发向全球,口罩甚至有着更高的利润率。

  口罩业务因疫情发展而出现中短期增长,而“中国制造”被需要,遵循的是市场的客观规律。

  具备所有工业门类的中国已经逐渐成长为全球供应链版图上的核心,同时研发投入全球第二,内生动力增强并不断自我改造。中国美国商会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,受访企业未来三年在华再投资意愿依然强烈,近七成企业计划2020年在华再投资。

  吃紧的现金流

  高先生的公司坐落在深圳,为电子音箱品牌提供代工服务,员工总数超过5000人,其中75%的员工在工厂生产线上班。

  作为一家规模生产企业,工厂的复工得到了当地政府支持,但复工最大的难题是员工无法按时返回深圳。

  “以往元宵节的复工率就有80%,今年复工率不足30%。”高先生说,2020年元宵节是2月8日,彼时口罩还是稀缺资源,公共交通尚未完全恢复。

  “30%复工率对产线影响不是30%,流水线上少一个工人都不行,对产线影响可能是100%的。”高先生称。往年过完正月即2月下旬工厂即可完全复工,可2020年工厂直到3月底、4月初才完全复工,完全复工后公司面临的另外一个难题是订单量剧减。

  中国电子音响行业协会数据显示,2020年1~2月,我国电子音响行业主要产品出口额为41.37亿美元,同比增长-0.21%。但若排除无线耳机产品,剩余行业主要产品出口额为25.29亿美元,同比增长-23.41%。

  进入3月份后订单进一步减少,这是几乎所有外贸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。“公司产品本质上还是消费电子,主要面向海外市场。”高先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,

  “从3月份开始,美国的沃尔玛、Costco(开市客)、Bestbuy(百思买)等卖场,营业时间纷纷缩短或中止营业,还在营业的卖场则客流量剧减。产品很难卖出去,公司接到的订单也在减少,仅为平时的一半。”

  高先生尚算幸运,有个别外贸企业订单比平时少80%。

  即使有订单,日子也不好过。有外贸公司对第一财经表示,公司手里是有订单的,但接收国的报关和物流都面临严重问题,公司的难题是货出不去,回款就指望不上了。

  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,收入锐减50%甚至80%公司能撑多久?行业头部选手能撑6个月,这已是最乐观的预计。可没有人知道6个月之后有没有新的订单。生死攸关的时刻,开源节流成了整个行业关键词。

  在国内疫情暴发之初,抱持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,比亚迪、上汽通用五菱等全国多家非医药耗材企业宣布跨界生产口罩,高先生的公司也是其中一员。

  “公司生产口罩也是政府支持的,最早的产能是政府采购。”高先生说。

  最早生产口罩时,公司也许想象不到这个决定对业务的影响——生产口罩很大程度上是响应政府号召。但随着海外疫情暴发,口罩需求大涨,开始为公司贡献收入。

  “传统业务净利率不到10%,客户收到货才会打款。口罩的净利率在20%以上,客户先打款我们才会发货。”高先生称。

  全球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则获得了一个新身份——全球最大量产口罩工厂。据介绍,目前,比亚迪拥有300条口罩产线,日产量已达2000万只,同时还在以每天生产100万到200万只口罩的速度增产。据光大证券研报,比亚迪电子(00285HK)于2月中旬起量产口罩,实际量产规模及利润贡献显着超预期;除贡献收入外,口罩业务能够分摊人力等固定成本,拉升公司整体利润率。

  获得出口资质

  伴随着疫情得到遏制、大批企业跨界生产口罩,口罩已经不再是稀缺资源。3月中旬,多家跨界生产口罩的公司对第一财经表示,接下来的目标是把口罩向海外出口。

  对于长期面向海外的ODM厂商来说,找到客户是件相对容易的事,甚至有客户主动找上门来。

  这天早上,高先生接到了来自爱尔兰的电话,电话那头的客户和他合作超过10年。客户称在新闻上看到了比亚迪等公司跨界生产口罩的新闻,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询问高先生公司是否在生产口罩。正值欧洲的深夜,客户得到了肯定的答复。

  “做口罩的工厂接客户的口罩订单,如果和客户沟通一个小时,那中间至少有40分钟是用在找熔喷布的。他要根据找到的厂家的熔喷布最新价格对口罩定价,再跟客户商量价格。”高先生表示。

  一度有口罩厂商因熔喷布资源稀缺而临时停产,可在高先生看来,找到熔喷布不是最难的,对企业来说最难的是对外出口资质问题。

  在国内,疫情期间生产口罩需取得应急生产资质——应急生产资质审批流程短时间快,企业只能在疫情期间生产口罩。出口则没那么容易。

  在出口资质上高先生吃过很多亏。“向欧盟地区出口口罩需要得到CE认证,有中介找到我们,说花一两万元就能帮我们办到资质,还给我们寄了证书。这个证书其实是假的,欧盟是不会给你发证书的,很多企业都上了当。”高先生称。

  在这之后,公司在CE官网上根据指引找指定的机构对口罩做检测,上传相关报告给CE,取得了认证,获得了向欧盟出口口罩的资格。CE认证包含两种,即非无菌口罩和无菌口罩;后者可用在医疗环境中,认证难度更大。

  河北一家生产防护用品的公司对第一财经表示,相较于CE认证,美国市场相应的资质更难获得。用于医疗环境的口罩要取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(FDA)认证,用于个人防护获得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(NIOSH)认证,两项认证费用高、周期长,最少也要2个月。

  另一方面,国内也加强了对医疗物资出口的管理。此前,商务部、海关总署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公告,自4月1日起,出口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、医用口罩、医用防护服、唿吸机、红外体温计的企业向海关报关时,须提供书面或电子声明,承诺出口产品已取得我国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,符合进口国(地区)的质量标准要求。

  一家从事口罩生产的公司对第一财经表示,4月份之后监管明显趋严,公司车间随时有药监局人员过来对口罩进行抽查。同时,海关也加大了对口罩的抽检力度。

  随着欧洲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逐步重启经济,对口罩的需求量将持续增长。目前,高先生业务繁忙,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和客户沟通口罩订单上。

  划向产业链上游

  尽管口罩为公司带来了收入,但高先生并没有沾沾自喜。包括高先生在内的多家ODM厂商高管,开始重新考虑ODM的商业空间,疫情使他们进一步意识到受制于人的危险。

  即便没有疫情,没有订单锐减,ODM厂商也不得不面对净利率逐年走低的现状。以国内电声行业巨头、苹果耳机主要代工厂歌尔股份(002241.SZ)为例,财报显示,该公司销售净利润率已由2014年的13.26%下降至2019年的3.64%。

  不断增高的用工成本和房租固然是重要原因,早几年也有公司将工厂转移到东南亚。一家在越南开设工厂的公司对第一财经表示,越南用工成本低,但一来工人效率低,二来当地缺乏配套产业链,同等的资本支出,东南亚的产出和中国相差无几。

  有不少专家认为,即使很多跨国企业在其他国家找到供应商,也将继续留在中国,以便在这块巨大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,它们将此称为“中国+1”战略。

  美国沃顿商学院运营、信息和决策教授莫里斯·科恩近日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表示:“我并不认为中国作为制造业主要供应商的地位会改变。也许某些行业会有变化,但总体来说,不会出现结构性改变。”

  经历了疫情大考,高先生的看法是,ODM厂商必须推出自己的品牌,这意味着更高的利润率和自主权,尽管从ODM到自主品牌有一段长路要走,但找到正确航向才能驶离风浪。

来源:第一财经

0
留言区

留言板

还没有内容,赶快发言吧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