启动一下清朝时期的地质钻机
信息导读:
老古董了,清朝时期的地质钻机,用蒸汽驱动,启动后的声音简直是跨世纪的乐章。
中国古代钻探技术始自钻凿井盐。最早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。口径大到二三十丈(古长度单位),井身浅,每挖一井投入几百人,凿挖工具都是铲锄等农用工具。自秦汉至南北朝,凿挖的都是上土下石的裸眼井;南北朝至五代,始用木制井筒护壁。
到北宋年间(1041~1054)已形成较完善的人力冲击式钻井技术。钻头为铁质圜刃锉 ,吸卤筒和卓筒为凿通节隔的楠竹。这是中国古代钻探技术的形成阶段,也是中国古代深井冲击式钻井技术逐渐传入西方的时期(约11世纪)。
1369-1911年,进入深井发展阶段,凿井、打捞、治井工具形式愈发多样化。
古代主要钻凿工具
钻井工序分为6道:选择井位和初开井口;下石圈(下石制导管);锉大口;制木竹(制套管);下木竹(下木或竹套管);钻小口)和见功。
挖煤图1
挖煤图2
挖煤图3
凿井
盐矿井开采图
明清时期井盐钻探钻小口图
人工挖坑、凿井,深度很有限。后来发明了用简单的机械,用冲击的原理来打井。这就是顿钻的开始。这种没有动力机,靠人力或畜力来带动的钻井技术,其发源地在中国。世界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,在他所著的《中国科学技术史》中这样写道:“今天在勘探油田时所用的这种钻探井或凿井的技术,肯定是中国人的发明”。
到了明代、清代,中国的顿钻技术已经相当完善和成熟。清代嘉庆、道光年间(公元1820年前后),我国四川的钻井深度已经达到三四百丈,即1000米左右。
古时的钻井速度非常慢,有的一口井要钻许多年。
如今有了“金刚钻”,1000米的井深,甚至一天的时间都用不上。
不久前,中原石油工程钻井三公司一钻井队以单日进尺1000米刷新2020年鄂北工区日进尺最高纪录。平均机械钻速71.42米/小时,仅用14小时纯钻时间完成钻进1000米。

留言板
- 加拿大化学家新发现!硅纳米粒子可使锂电池蓄电能力提高10倍
- 中国铝矾土及氧化铝市场近况(2022年1-3月)
- 璀璨之光 点亮未来珠宝新风尚|2024培育钻石展销会开展
- 一早上2个多小时的例会,我们都干什么了?
- 山东行之拜访金硕、锐石、三超、金鹏、盛能、金蒙、东泰
- 金刚石工具在光学玻璃加工中的应用
- 中东天然磨料市场预计将以0.7%的年均增长率实现温和增长
- 金属零件的倒圆边处理
- 出海北美,聚焦全球金属制造——磨库邀您共赴FABTECH 2025芝加哥展!
- 河南工业大学磨料磨具与涂附磨具行业发展论坛成功召开
- 磨料磨具与涂附磨具第七期研修班圆满结业:敬请聚焦29日论坛
- 海外新品速递:边缘打磨机、砂磨机、圆锯片、带锯机、手持打磨机